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详细内容

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孙家疃村孙氏祠堂

2016/5/7 11:08:20

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孙家疃村,孙氏为村中大姓。村西北,有一栋宏伟气派的大院,这就是孙氏祠堂。

  

这是一栋标准的胶东传统建筑,门楼高大气派,是一个单开间、东西两侧有拱门的小五架梁硬山结构。和其他地方的门楼顶部屋脊脊吻翘起的做法不同的是,孙氏祠堂的门楼两个脊吻和屋脊基本是平的,形成一道微微上翘的弧线,这使得门楼的顶部平缓舒展,稳重大气。垂脊兽已毁,看不出原来的模样。排山勾滴则用“福、寿”文字瓦。顶部全部梁架、椽子、板笆木制。大门两侧各有一个青石门枕连着方鼓,方鼓上面雕刻着“卐”字符包袱角。东边的正面阳雕山石梅花图案,里侧是清供花瓶牡丹;西边的正面是山石和几根修竹,里侧是清供花瓶莲花。整组图案寓意“富贵高雅、坚贞清廉”。方鼓上面原来各有一只狮子,后来被砸掉了。大门里侧东西两边,各有一个拱形小门,这种做法是礼制的象征:一年中逢重大活动或来了重要人物,走正门,其他情况走两侧的小门。正门原来有门扇,现只剩下两边柱子柱础上安装门槛的凹槽。

  

进了院子,通往前方是一条青石铺的甬路,中间部分有一小段连接三间西厢,圆椽出厦,厢房地面为水泥砖满铺。院子里没有东厢,甬路北头,东西两侧各种着一棵柏树,碗口粗,估计当为建祠堂时所植。最令人震撼的还是祠堂的五间正房。五架梁,大开间,硬山结构,阴阳瓦覆面,方椽。腰线以下全为方形石块砌成,以上为青砖。中间大三间缩进去至金柱位置,故中间两根檐柱露在外面。红漆柱子下面是两层柱础,最下一层是覆盆式青石制作,上面一层是鼓形汉白玉。东西两间偏小,腰线以上青砖墙面,为一朱漆圆形花格窗,最外延是一圈圆弧的青砖做窄框,接着是一圈打磨光滑的宽二十厘米左右的青砖无缝隙拼接成圆框,中间直径1米多的圆形花格窗,窗框部分外围是素板,里侧是圆形回字纹,整个花格窗图案为龟背锦,花格上下左右和中间各有一个透雕的花朵。正房中间为四扇大隔扇门,其他两间的为隔扇窗,图案皆为海棠锦。据现年71岁的孙立询老人和69岁的孙树正老人回忆,祠堂约建于1901年前后,由村中孙姓大户发起捐建。以前,祠堂正间摆放着一个条几,墙上挂着宗谱,东西两个配间放着过年节演戏用的道具等物品。祠堂里有一块木板,刻着捐款人的姓名及堂号,记载着建祠堂支出的情况,甚至连招待工匠做饭买酱油的款项都记载得清清楚楚。

  

上世纪初,孙氏祠堂被村里卖给部队当营房,部队则作为战士学习的教室。大约用到上世纪80年代。2008年至2009年左右,祠堂被维修过,此后一直闲置至今。

  

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,北方地区的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,祖宗牌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,皆被焚烧破坏,如今,北方已难见祠堂,不知祠堂为何、作何之用者,比比皆是。而在南方的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广东、福建等地,则有较多的祠堂得以保存,或重新利用作为联络外乡宗亲的场地,或开发旅游。养马岛孙家疃孙氏祠堂,是岛上仅存的四座祠堂中的一座。2008年暑期,笔者曾协同来自台湾的学者及同济大学、山东建筑大学的师生一起考察养马岛民居。面对那些精美的建筑,他们发出由衷的赞叹。而时为中国古城规划保护泰斗阮仪三先生的高足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的王建波(现为山东大学考古系老师),曾专门在阮仪三先生主编出版的《遗珠拾粹/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》一书中发表文章《山东烟台养马岛古村》,文中说:“……根据养马岛的古村落群保存现状,其东端的孙家疃保存相当完整,拥有寺庙、祠堂各一座,大型宅院多处及优美的沙滩和沼泽湿地。建议编制保护规划,并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。建议对村内古民居进行普查,选择重点民居列入烟台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单……”

  

清末,海禁松懈,加上受烟台开埠影响,养马岛各村开始以船运为主业,至民国初年,有条件的村民纷纷出海到东北和南洋等地经商,胶东人的吃苦耐劳、憨厚朴实和海岛人特有的坚韧忍毅,使他们迅速富裕起来。据民国《牟平县志》记载:“养马岛孤悬海中,而富冠全县”。岛上众多的商号也成为胶东商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孙家疃孙氏祠堂,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的。

版权所有 © 2016- 2019 养马岛孙氏宗谱

村委会电话:0535-4766001

联系人:孙星烂(孙氏十六世)13805355391

地址:烟台市牟平养马岛益寿路


鲁ICP备16016053号-1